在光通信网络持续向高速率、高带宽升级的背景下,无源光器件(如PLC分路器、AWG波分复用器、隔离器)作为信号传输的关键载体,其生产过程中的耦合精度与效率,直接影响着整个光通信链路的稳定性。传统无源光器件生产中,人工对光模式普遍面临两大核心难题:一是操作人员需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,易因疲劳导致对准偏差,使得插入损耗波动范围扩大,部分产品甚至因精度不达标需返工,增加生产成本;二是面对多规格器件生产时,人工更换夹具、调整参数的耗时过长,难以适配市场对“小批量、快交付”的需求。而PLC自动耦合系统的出现,正从技术层面破解这些生产瓶颈,为无源光器件企业提供更高效、更稳定的解决方案。
PLC自动耦合系统的核心价值,首先体现在对“多规格生产适配性”的优化上。不同于传统人工对光需针对不同型号器件反复调试夹具与参数,该系统的测试软件内置多种调节模式,可根据PLC、AWG、隔离器等不同器件的结构特性,快速切换对准参数——例如在AWG器件生产中,系统能通过算法自动匹配其波导结构,无需人工手动校准光路;而针对小型隔离器的精密对准需求,软件可精准控制位移精度至微米级,避免人工操作的误差。这种灵活适配能力,让企业在应对客户定制化订单时,无需额外投入时间调整生产流程,显著缩短订单响应周期。
其次,在生产精度与稳定性的控制上,PLC自动耦合系统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了“全流程可控”。硬件层面,系统搭载的稳定光学平台能有效抵消外界振动干扰,配合精密位移传感器,可实时监测器件胶层厚度变化,将误差控制在0.001mm以内,从根源上避免因胶层不均导致的插入损耗超标;软件层面,可视化界面能实时显示对准状态,操作人员无需凭借经验判断,只需观察界面数据即可掌握耦合进度,同时系统会自动记录每片器件的编号、损耗值、耦合效率等关键数据,不仅方便后期质量追溯,还能通过数据导出分析,帮助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问题——例如某批次器件损耗值偏高时,可通过历史数据回溯,快速定位是光源稳定性还是夹具定位的问题,为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撑。
此外,系统的“低操作门槛”也为企业解决了“熟练工短缺”的痛点。传统人工对光需操作人员经过3-6个月培训才能独立上岗,而PLC自动耦合系统的操作软件遵循光器件生产逻辑设计,界面简洁且支持中英文切换,新员工经过1-2周的基础培训,即可掌握“启动-监测-收尾”的全流程操作。同时,系统的硬件调节平台采用人性化布局,输入端、输出端及芯片夹具的位置设计符合人体工学,操作人员放取器件时无需弯腰或过度伸展,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,也减少了因操作姿势不当导致的器件损坏风险。
应用案例
华东地区某专注于PLC分路器生产的企业,此前长期受困于人工对光的低效与不稳定:人工单次对光平均耗时4分钟,人均日产量仅60件,且因对准偏差导致的返工率高达12%,不仅增加了原材料浪费,还多次因交付延迟影响客户合作。2023年底,该企业引入PLC自动耦合系统后,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发生显著变化:点胶前单次对光时间缩短至15秒,点胶后仅需5秒,人均日产量提升至150件,较之前增长150%;同时,得益于系统的精密控制,插入损耗波动范围从0.4-0.9dB缩小至0.1-0.3dB,返工率直接降至2%以下。2024年第一季度,该企业凭借更快的交付速度与更稳定的产品质量,成功承接了某大型通信运营商的批量订单,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0%。
复坦希(北京)电子科技有限公司,是一家专注于光器件生产设备研发与制造的企业,其自主研发的PLC自动耦合系统通过优化算法与精密硬件设计,已适配PLC、AWG、隔离器等多种无源光器件的生产需求,累计服务全国数十家光器件生产商,助力企业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双重提升。